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地方要聞
8月登場炎熱依舊,記者問診專家——

都是“熱島”惹的禍?

2013年08月05日08:31   來源:浙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都是“熱島”惹的禍?

8月登場,熱依舊沒有退場。

今年,浙江的夏天已經奪走了多個“60年之最”——溫度“問鼎”最高、高溫天數同期最多、氣象台連續10天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在過去有“避暑勝地”之稱的寧波奉化,甚至出現了42.7℃的極端天氣。微博上,本是綠意朦朧的江南將主色調改為深淺不一的紅,非職業性中暑、熱射病接連而至……在全球,熱也跳居各大新聞版版首,成為今夏第一關鍵詞。

面對“發燒”的城市,一個多年前就已經現身文獻資料的詞語“熱島效應”再次被挖掘出來。人們把城市變熱歸於熱島效應的最終顯現,但是科學家的研究更令人焦慮,城市不僅變熱了,還變得很暴躁,極端天氣頻頻“造訪”,濃濃霧霾揮之不去、夏日雷電風雨交加……

炎熱的孤島

“小時候,傍晚躺在大院子裡,身旁是母親慢慢搖晃著的蒲扇,頭頂是長長的銀河,偶爾有微風拂過,多躺一會兒,可能還會著涼。”一名60后網友在博客上感慨道,但是,這種狀況再也不會出現了。

和記憶中的夏夜相比,現在的城市為什麼發起了“高燒”?林立的摩天大樓將熾熱包裹在城區中心,稀疏的綠地面對高溫隻有束手就擒,而日趨干涸的水道早就自顧不暇……這是越來越多城市建設的標准“模板”,久而久之,主城區變成了一座炎熱的孤島。

早在19世紀英國化學家魯克·霍華德(Luke Howard)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倫敦市市中心的氣溫比周圍鄉村的氣溫要高,並於1818年,首次提出了熱島效應的概念。到了20世紀60年代,這樣的“熱島”普遍存在於人們周圍,全球越來越多的大城市難逃“熱島效應”的命運。

近幾十年來,熱島效應經常和高溫相伴相生。

“很明顯地感受到老城區的溫度比郊區高出很多,最高的溫差能達到10℃。”杭州師范大學遙感與地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周斌,曾多年致力於杭州市熱島效應的研究,在他眼裡,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已經呈現出嚴重的熱島效應。

國外研究表明,城市熱島效應正在逐年明顯,在我國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熱島效應的增幅更大,近10年來的熱島效應也在穩步上升。

“人口密度、下墊面(與大氣下層直接接觸的地球表面)、城市容積率都是形成熱島效應的原因。”周斌說。人口密度的增加意味著建筑面積的擴大,同時意味著公共綠地面積被擠壓,缺少大面積公共綠地的城市就如同被籠罩在一個巨大的玻璃罩裡,所有的熱量和廢氣都凝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