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七一社區        注冊

請祖國放心:海拔4810,有我!——西藏軍區崗巴邊防營忠誠戍邊愛國奉獻記事

2015年09月06日19:59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請祖國放心:海拔4810,有我!——西藏軍區崗巴邊防營忠誠戍邊愛國奉獻記事

崗巴,藏語意為“雪山下的村庄”。

這片平均海拔4810米的冰峰雪嶺,含氧量僅有內地的40%。

在西藏軍區崗巴邊防營營區,有一副對聯格外顯眼,上聯:“堅守再難,也要克服萬難,日復一日矗立風雪邊關。”下聯:“巡邏再險,也要執著涉險,年復一年用腳丈量雪線。”橫批:“死也無怨”。

這,就是崗巴戍邊官兵的鏗鏘誓言。

國防今勝昔,邊關堅如鐵

崗巴的年平均氣溫零下4攝氏度,最低氣溫達零下40攝氏度,每年有200多天刮8級以上大風,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有10多個……

官兵們編了句順口溜:“氧氣吃不飽、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

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走一次數百公裡的巡邏線,就是一次與死神的共舞。

一次,一支小分隊巡邏到海拔5000多米的曲登尼瑪雪山時,突然遭遇大雪崩。除2名戰士僥幸生還外,其他5名官兵都長眠在雪山。

還有一次,戰士韓志庚、黃毅巡夜時被暴風刮走,他們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氣溫下走了三天三夜,最后筋疲力盡,幾乎是爬著才回到連隊,命雖保住了,雙腿卻因凍傷被截肢。

2007年4月的一天,官兵們正在踏雪巡邏,走在最前面探路的廣東籍戰士陳鵬,一眨眼就掉進了冰窟窿。戰友們趕緊拋下背包繩救人,可窟窿深度超過10米,背包繩長度不夠,官兵們顧不上風雪,紛紛脫下上衣,打結相連才把陳鵬拉了上來。

自1961年進駐以來,這個營有31名官兵獻出年輕生命,407名官兵患嚴重高原疾病。

西藏軍區第8醫院的醫生,或許更能理解“崗巴營”的不易:由於缺氧和缺維生素,“崗巴營”80%的官兵血色素嚴重超標,100%的官兵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心臟移位等高原疾病。上級配發的藥品清單中,最多的是抗缺氧和防凍傷類藥,然而實際消耗最頻繁的卻是散列痛、布洛芬等止痛藥。

崗巴,“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醫學界的這句斷言,卻沒能擋住“崗巴營”官兵為國戍邊的腳步。

從1961年火紅的戰旗插上風雪崗巴以來,在這片生命禁區上,一代代崗巴官兵始終堅守極地哨位,邊防線上才有了“國防今勝昔,邊關堅如鐵”的座座豐碑。

崗巴邊防營自組建以來,相繼涌現出3個授稱單位、3名授稱個人和5名一等功臣,被評為“全國邊海防先進集體”和“邊防建設十佳單位”。

“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

崗巴邊防營,是全軍駐地海拔最高的建制營。一個“最”字,不知蘊含著多少悲壯:

上世紀60年代,上級為營裡編制騾馬,承擔運輸重任,可它們還沒運送一針一線就先后倒下﹔70年代,上級又配備運輸用的牦牛,而這些“高原猛士”不久也非死即殘﹔80年代,高原型解放牌汽車開到營區,嚴冬未完就趴窩……

有人說,在崗巴,躺著也是奉獻!而一代代“崗巴營”官兵,卻用青春和熱血,在這片生命禁區書寫下光輝的“營史”:

戍邊54載,每年組織180余次武裝巡邏﹔近3年來,創新37項訓法戰法,在上級比武中奪得11個冠軍﹔所屬5個黨支部個個被評為先進,3個單位被授予榮譽稱號……

今天的崗巴營區,院落裡紅柳疊翠,溫室中菜綠果香。數十年來,為了實現綠染邊陲夢想,一代代“崗巴營”官兵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

塔克遜邊防連老兵鐘澤順歸隊時專程帶來耐寒樹種,在營區播種。一天夜裡,暴雪突襲,鐘澤順抱著被子沖出宿舍,為樹苗遮風擋雪……最終,受他呵護的小樹活了下來,其余的被雪埋葬。

官兵們不甘心,搭起了崗巴第一代“溫室”,把袖珍蔬菜裝在罐頭盒裡,像母親呵護嬰兒一樣精心培育。可這些出生在盒裡的小生命常常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