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羅珊珊
2025年07月23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0014家,同比增長11.7%。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正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
執大象,天下往。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中國始終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致力於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今年以來,外部環境“風高浪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採取積極的態度和建設性的行動,以開放促發展促合作,中國經濟穿越周期、穩健前行,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外貿韌性和抗沖擊能力躍升
今年,機器人半程馬拉鬆比賽賺足了流量,不僅如此,能跳舞、會踢球,多才多藝的機器人也成了外貿領域的新焦點。
有一個“關節”決定了機器人的動作靈活性,即關鍵零部件諧波減速器。
深耕20年,江蘇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精密諧波減速器的技術突破,產品銷量居全國前列。
公司副總經理李謙說,每年的研發投入佔公司營收的10%至15%,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授權超200項。近兩年,公司在新加坡、德國等成立海外運營平台,產品海外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
隨著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江蘇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持續為全球市場“上新”。據南京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江蘇省工業機器人出口額達9.6億元,同比增長101.2%。
一個“關節”的突破故事,恰是中國萬千外貿主體攻堅克難的鮮活例証。
今年以來,中國外貿承壓不小,但交出的成績單令全球矚目:上半年,我國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7.2%。
7.2%的增速,見証外貿韌性和抗沖擊能力躍升。無懼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我們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底氣源於外貿主體應變求新。
上半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62.8萬家,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4.3萬家。在國際市場的風浪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茁壯成長。
信心源於“朋友圈”多元穩定。
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伙伴數量達到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5個。傳統、新興市場同時增長。上半年,我國對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出口穩定增長,對東盟、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速均達到兩位數。最新一期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結果顯示,出口企業和進口企業信心均連續兩個月回升。
能力源於產業結構創新優化。
“401,合閘自檢。”隨著盛隆電氣集團光谷電氣產品經理胡佳發出指令,一台“能說話、會思考、懂管理”的人工智能配電櫃立即按要求完成操作。
“公司在電氣行業有多年的技術和數據積累,自主研發出專業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僅可以提高安全性和使用效率,還能進一步節能減排、降低成本。”胡佳說,目前公司產品已參與越南國家電網、斯裡蘭卡漢班托塔機場等重點工程建設。
“堅守主業,做強實業”,抓住全球能源轉型新趨勢,我國外貿企業持續增加優質綠色產品供給,上半年,鋰電池、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速均超過兩成。創新底色更加鮮明,高端機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出口增速均超過兩成。
推動吸引外資“回穩提質”
7月20日,第三屆鏈博會閉幕當天,通用電氣醫療、西門子、康寧公司、住友電工等102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就迫不及待地簽署了第四屆鏈博會參展意向。不少外資企業負責人表示,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未來同行。
今年以來,中國堅持擴大開放,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多措並舉推動吸引外資“回穩提質”。
看投資選擇,中國是跨國投資“理想、安全、有為”的目的地。
北京亦庄工業園擴建和無錫新工業園將於今年年底前竣工,廈門新工業園計劃明年一季度落成……38年來,中國已成為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
“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市場廣闊,產業基礎雄厚,創新資源豐富。”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張開鵬表示,憑借研產銷一體化優勢,施耐德電氣不僅以中國研發成果快速滿足中國市場需求,更持續向全球展現“中國智慧”。
截至6月底,“十四五”時期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到7087.3億美元,提前6個月完成商務發展規劃提出的7000億美元的引資目標﹔同時,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時期增加了2.5萬家。
看引資結構,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更是“世界市場”“創新中心”。
上半年,化學藥品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53%、36.2%、17.7%。越來越多跨國公司在華設立了地區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
“作為中國醫械智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參與者,通用電氣醫療與超千家中國供應商構建了完整的‘研、產、銷、服’體系,打造獨特模式,為中國高端醫械供應鏈增強韌性。”通用電氣醫療中國副總裁、供應鏈總經理陳和強說。目前,通用電氣醫療在中國市場的本土研發比例已突破50%。
看營商環境,聚焦企業關切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投資中國”成為亮麗名片。
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已“清零”,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
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實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此前《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提出20項務實舉措。
商務部健全外資企業圓桌會議等機制收集外資企業困難問題,建立清單台賬,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今年以來,已累計推動協調解決外資企業困難問題近500件。
中國日本商會最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4%的回答表示對中國營商環境“滿意”或“非常滿意”,較去年同期有了提升。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夏日炎炎,氣溫攀升。7月12日,滿載分體式移動空調、自行車車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深圳)從深圳平湖南國家物流樞紐緩緩駛出,前往德國杜伊斯堡。
“深圳海關即到即查的綠色通道保障了貨物准時裝載發運,極大縮短了貨物在口岸的停留時間,交貨時效更有保障。”廈門市漢航歐亞多式聯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廖舒榕說。
截至6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11萬列,聯通了中國128個城市和歐洲229個城市,架起了經貿往來的橋梁。
中國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各國互利合作、推動共同開放、實現共同發展。
深化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開放試驗。
位於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的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數架待維修的進境飛機整齊停放在機庫內,工程師們正在緊張地調試和檢修。
“上半年,我們完成了來自美國、日本等14個國家(地區)的多家境外航空公司委托的飛機維修及改裝業務,基地機庫一直處於飽和狀態。”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促進航空維修產業發展,廈門率先開展“綜保區外保稅維修”業務試點,打造“保稅倉庫+保稅維修”新興業務模式。上半年,廈門累計監管進境維修飛機110架次﹔監管區外航空保稅維修進出口貨值980.52億元,同比增長29.40%。
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實施,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今年2月,科特迪瓦12城市供水項目整體完工並交付使用。中國地質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科特迪瓦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星辰介紹,該項目的交付使用將解決科特迪瓦布瓦夫萊市、芒科諾市、圖巴市等12個城市的自來水水質較差和供水量不足問題,極大改善當地人民的衛生健康條件,可惠及約230萬居民。
上半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同比增長4.7%,佔進出口總值的51.8%,我國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規模超過2400億美元,貿易投資不斷深化,產供鏈聯系更加緊密。
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准自貿區網絡,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
中國—馬爾代夫自貿協定於今年初正式生效。“協定生效后,我們出口的床墊和坐具到馬爾代夫繳納的關稅稅率從5%直接降為零,這兩類出口商品主要供當地酒店使用。”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務中心總經理張征虎說。
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已經實質性結束﹔金磚國家特殊經濟區中國合作中心於3月正式落地﹔中國與孟加拉國正在啟動投資協定升級談判。
截至目前,我國已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3個自貿協定,自貿伙伴遍及五大洲,自貿區網絡不斷擴展深化。服務貿易、投資負面清單以及標准合作、數字經濟等新內容已成為我國新簽署自貿協定的“標配”。
去年12月1日起,我國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今年上半年,我國自上述國家進口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當今世界,開放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不懼“逆風”“回頭浪”,中國將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
(丁茜茜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3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