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07:03 來源:新華社
“法律是准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著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刻把握治國理政規律,深入闡釋法治與德治的辯証關系,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實踐表明,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律有效實施有賴於道德支持,道德踐行也離不開法律約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離、不可偏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經驗教訓,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其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邁向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隻有讓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統籌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我們才能不斷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
新形勢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就要以德化人,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為全面依法治國創造良好人文環境。要在道德體系中體現法治要求,努力使道德體系同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銜接、相協調、相促進。要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內涵,注重培育人們的法律信仰、法治觀念、規則意識。要把道德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中,樹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