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中國旅游日”,同日,烏鎮首屆戲劇節落下帷幕。千年古鎮進行的這場文化實踐,背后隱含著一個深層課題:旅游與文化如何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旅游熱的今天,這又將帶來怎樣的啟示?
長達8小時的舞台劇《如夢之夢》,首演后的13年中,僅再演過兩次。5月9日,在浙北江南水鄉的千年古鎮——烏鎮再次上演了。作為烏鎮首屆戲劇節的重頭戲,一起上演的還有5部國內外經典舞劇。
觀眾有沒有8小時的欣賞耐心?高雅藝術在一個小鎮如何打開市場?烏鎮首屆戲劇節能否如期贏得認同和喝彩?這11天裡又會給烏鎮旅游帶來什麼啟示?
5月19日,戲劇節閉幕,這些問題逐漸明朗起來。業內甚至迫不及待地把這次戲劇節的成功,上升到“烏鎮模式”升級版的高度,認為烏鎮開啟了古鎮休閑度假旅游向文化旅游深度發掘的新時代。
耗巨資舉辦戲劇節——創新還是冒險?
5月的烏鎮,不僅成了戲劇的天堂,也成了“如戲如夢”的地方。
李安、林青霞、孟京輝、周志強、徐帆、宋丹丹、賴聲川、黃磊等諸多大腕,來自全世界超過120組藝術表演團體,《鯨魚的骨骸內》等享譽世界的6大精品戲劇以及12部青年戲劇競演作品,近千場街頭的戲劇表演……11天時間裡在烏鎮景區輪番上陣。
用了10多年的時間,從開發東柵景區的觀光游到西柵景區的休閑度假游,烏鎮因始終走在古鎮旅游開發的前頭,被業內稱為“烏鎮模式”,2012年位居全國單個景點游客量和營業收入首位。這次將目光瞄准曲高和寡的高雅藝術——小眾化的戲劇,投入巨資舉辦戲劇節,烏鎮為什麼要這樣做?
“從景區開發到現在,烏鎮一直非常注重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在這個時代,從市場角度看,很多人對旅游的要求不只是要放鬆心情,還想感受更多的藝術和文化。”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品牌總監陳潔說,烏鎮旅游走到今天,已經具備向文化和藝術領域開拓的能力。
據了解,這屆戲劇節早在3年前就開始籌備了。為了達到舞台演出效果,烏鎮投資4億元在景區內新建了擁有世界先進聲光電設備的現代大劇院。
場場滿座曲高和“眾”——認同還是圍觀? |